阜阳拼团购房153群(186)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92人申请入群

“二次房改”启动 五折买房时代来了!房价会大跌?

发布时间: 2018-06-09 14:03:46

来源: 华尔街前沿

分类: 国内动态


昨天,深圳火了。
原因是深圳市住建局正式发布了一份文件,《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这份文件名字很长,读起来很绕,有点像小龙女对杨过说:我也想过过过儿过过的生活的感觉。

这份文件被很多媒体解读为“二次房改”。

1988年,深圳第一次房改,确立住房就是资产,开启土地财政时代,奠定深圳过去三十年的辉煌。

2018年,深圳第二次房改,解决四大住房核心问题,决定深圳未来三十年的经济生命线。

文件里都提到哪些内容,对未来房价的走向有什么影响呢?QQ老师和大家简单聊聊。

商品房占比明显缩小

《意见》稿中提出,深圳可以供应的各类住房总量为170万套,怎么分配呢?4:2:2:2一是市场商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 40%左右,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二是人才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 20%左右;三是安居型商品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 20%左右,重点面向符合收入财产限额标准条件的户籍居民供应;四是公共租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 20%左右,面向符合条件的户籍中低收入居民、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行业人员、先进制造业职工等群体。

170万套,2018年开始,到2035年,总计18年,年均接近10万套。看到“10万套”这个数字,很多人心里窃喜,这么大的供应量,房价该跌了!
先别着急高兴,我们仔细看看,《意见》中提到的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租房同属于保障房,也就是说未来18年商品房提供量和政府提供的保障房比例为4:6,未来深圳市场上也只有70万套左右的商品房供应,年均3.9万套。
并且这两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速都在五六十万,按4口之家计算,那么需要新增13.75万套(中位数),而新增普通商品房只有3.9万套,剩下的9.85万套是需要由人才保障房来满足。
目前,深圳常住人口1250万人,但深圳的商品房、保障房存量不到200套。
加上房子拆迁带来新的住房需求,将会进一步导致市场供需不平衡。商品房越来越少,供应减少,但真实的居住需求却没有改变,只是转化到了60%的保障房(人才房,安居房,公用租赁房)。
这意味着,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深圳的商品房供应量会越来越少。拿着钱你都不一定能买到百分百产权的商品房,而买不到的东西都是最贵的。
其实不止深圳,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的商品房供应量一直下降。这其实也就堵死了商品房房价大跌的可能。
其实,这次深圳二次房改出台的效果会像新加坡的租屋,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
市场的那部分是是比较小部分人玩的,保障是大多数人玩的。
六折买房房价大跌?
有人注意到,《意见》里有这么一句话:
人才住房租金、售价分别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60%左右,安居型商品房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50%左右。
其重点面向符合条件的户籍中低收入居民、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行业人员、先进制造业职工等群体供应,建筑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主,租金为市场价的30%左右,特困人员及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租金为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10%。
这些保障性住房可以打5折甚至6折出售。
苍天啊,终于不用每天操心犹如脱缰野马的房价了,可以买五六折的房啊。这也许是大部分人的心声。
可问题是,深圳提供的这些房子是你说买就能买的吗?人家在文件里写的很清楚,必须是高层次的人才才有资格买,普通老百姓又一次被拦在门槛外。顺便说一句,如果你在深圳,恰好符合条件,这种房子当然可以买。
一折、三折租房?这样的话甭指望孩子能在附近的好学校读书。
虽然很残忍,但这就是事实。
通过房子实现阶层跃升的可能性变小
深圳出台这样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保护租赁市场,贯穿“房住不炒”的口号,让买的起房子的买,买不起房子的保证你有房住,但指望降房价,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大。
高端人群住商品房,中上等阶级可以6折申请人才住房,中等阶层可以5折购房,层的只能住公租房。未来,你住的房子就是你的阶级,阶层从未如此清晰。
对于普通人来说,想通过买房实现阶级越升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扇门正在慢慢关闭,所以一线的房子,如果能买就买,买了不要轻易卖。     

责任编辑: fuyangadmin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